十五份遺址 現身景美運動公園


十五份遺址 現身景美運動公園

中國時報 2007.09.17  石文南/台北報導


即將在卅日正式對外啟用的景美運動公園,發現有2500年前的遺物。台灣考古學界成謎的「十五份遺址」,最近由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學員鄭景隆握有的6件巴圖形石斧、19件網墜已獲得考証,讓距今大約2500年前的遺址再現。

   北市府相關單位及學者專家日前會勘這批文物出土地,初步證實在今北市景美運動公園之一隅,應該是疑似遺址處。

    出土位置不夠精確 無法列冊

    會勘成員之一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表示,經前往景美運動公園會勘後,初步認定上述物品的確在此地出土,但是出土的詳細位置還並不夠精確,現只能以「疑似遺址」來認定,還無法進展到列冊、指定遺址的層級。

   劉益昌表示,未來如果景美運動公園有深部開挖,譬如興建新的建築物、蓋地下停車場,必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做評估、監測的動作。文化局必須爭取空間做為出土文物的展示場所,以建立社會教育功能。

    鄭景隆指出,去年十月間,他的友人余讓堯知道他愛玩石頭,於是送他一批石器(6件巴圖形石斧、19件網墜),余讓堯告訴他說,這是其妻舅於七十五年三月十二日植樹節當天在自家後院種樹,無意間挖掘出來的石器,他們曾將這批石器送往台大鑑定,因沒有說出石器來源而沒有下文,這批石器就一度堆在家中的一角落。

    鄭景隆表示,去年,友人余讓堯的妻舅要搬家,於是就送給有鐫刻專業、喜歡收集石頭的他。鄭景隆在文山社大修課,經由他的老師、台大地質所博士候選人周述蓉指點,請出劉益昌來鑑定,最後確認這批石器為石器時代植物園文化層的「十五份遺址」。植物園文化為圓山文化晚期在台北盆地出現的一個新文化。

    巴圖應是貴族權杖 十分珍貴

    十五份遺址位於興隆路一段一二五巷(舊地名為十五份)順天宮左側山腰下。目前此一遺址,已闢建為景美運動公園。

    周述蓉指出,出土的6件巴圖形石斧、19件網墜,其中巴圖形石斧一面有脊、另一面是平的,像是工具,又有可能是當時貴族的權杖或儀杖,是十五份遺址出土文物中十分珍貴的;網墜則是網魚增加重量的東西。

  她表示,台灣地區發現的巴圖,長度最大近80公分,最小約20公分。鄭景隆手中所擁有的巴圖中,有一件長度僅13公分、寬6公分,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巴圖。


    周述蓉表示,當年因興建地下停車場,在巴黎聖母院廣場中央出土「地下墓窟」,巴黎市耗費6年發掘、10年設計,才把不同時代的古蹟原址保留,完成巴黎聖母院古蹟博物館;現在稱的景美運動公園是否可改稱「十五份遺址紀念公園」,值得進一步研究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十九世紀泰國訂製款青花瓷茶器初探

我與陳昭貳老師

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《十五份遺址專題 》課程